舊日的足跡 Disk 2 Track 1

:一班這樣的人,45年過去,是被人不聞不問,一個歷史的棄嬰。

:我們的嘉賓——石中英:他曾經做過英雄,如果一個平等的社會,我覺得你都應該讓他發聲

:星期日早上8時到10時,《舊日的足跡》,主持——梁家永

主持梁家永:繼續今天早上《舊日的足跡》的節目,請來的嘉賓是「六七少年犯」——石中英先生。啊石中英我們剛才講了很多關於六七這件事件的一些事情,還未觸及你個人的經歷,可不可以講講你自己為什麼會由一個16歲的少年,一間官立學校中學的學生,捲入了這場六七暴動的政治事件呢?這個過程是什麼樣的呢?

嘉賓石中英:其實這個真的是一個歷史的偶然,但可能也是歷史的必然。就是說,其實如果你要從我自己出生來講這件事,跟我同年與我出生來講這件事,就是一個可以看到這個香港的社會的縮影。其實,就是我講到我爸爸的家庭出身,我爸爸從小告訴我:「你的祖母,就是我的太婆,就是在土改的時候跪玻璃跪死的。」那我爺爺事實上就是一個十三行的賣販。我的爸爸就是在廣州嶺南大學的一個高才生,是一個化工廠的廠長,解放後他就來了香港做老師,就是這樣。那我媽媽事實上也是一個所謂民族資產階級做藥廠的,「何世昌藥廠」的創辦人就是我外公,我外公1929年是東華三院的首總理。丁新豹教授跟我說過其實首總理在那時很了不起,因為實際上差不多第一。那在這個情況下,我從小就讀的學校,我小學讀的是真光小學,是一間教會學校,我中學讀的是一個有名的官立學校,那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六七少年犯呢?

主持梁家永:是的,為什麼呢?

嘉賓石中英: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,而這個問題我也是問自己為什麼會形成這個,「YP」是怎麼形成的呢?這個就是我要做這些事,就是所謂電影、書,去探討我人生的一個變化,是為什麼會成為一個這樣的人。

主持梁家永:那為什麼呢?

嘉賓石中英:其實那個人就是說我們,一個學生,在一個政治的夾縫裡的生存,是會影響你的自己的思想的變化。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在我家庭裡面,在我10歲在讀中學之前產生很大的變化,就是我爸爸媽媽是分開了,那分開了在當時來說並不是什麼包二奶等等的事,沒有這樣的事,你做夢都沒想到是因為政治的原因。

主持梁家永:是嗎?是什麼原因呢?

嘉賓石中英:因為我媽媽在當時她是一個在書院裡畢業,但她家裡也是有錢的,我從小就有一些自梳女在外家(娘家)帶過來照顧我們長大,就是(理德順德人?)她們就會叫我們「大官啊」這些。

主持梁家永:富裕家庭是吧!

嘉賓石中英:就是富裕家庭,雖然是一個正在沒落的富裕家庭,就是我媽媽的家族在國內將自己的工廠捐給了國家,(何世昌藥廠?),這個情況下她的兄弟姊妹也會說:「因為新中國建立,不如幫國家做些事吧!」於是我媽媽就參加了招商局的工作,但我的爸爸就極度反對。

主持梁家永:是因為憎共產黨到死嗎?

嘉賓石中英:不是憎共產黨到死,也不是因為愛國民黨,而是他愛美國,就是我爸爸是一個美式教育的人。他最大的問題也不是因為這些問題,是影響到他的生計,因為他是很想在政府學校擔任老師。

主持梁家永:香港的政府學校?

嘉賓石中英:對,香港的政府學校。如果他全部有這個條件能教的話。就好像我去官校的第一天,我爸爸帶我回學校就看到他的同學,在嶺南的同學也是在教官校的,那他為什麼教不了呢?所以我媽媽參加所謂中國國家機構的工作,因為她會英語,做一些船務的工作,於是就跟我爸爸產生很大的敵對態度。

主持梁家永:當年紅色背景教官校也是有困難的。

嘉賓石中英:那是當然的,英國的殖民治下,你以為真的有那麼自由平等嗎?好的是政治審查,如果你是想教官立學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。於是我媽媽就離開了我們,我就跟隨我爸爸。

主持梁家永:明白。

嘉賓石中英:第二個情況就是其實我覺得我們被訓練成一個小英國人。在我的腦海裡面不是因為我媽媽參加了機構,有什麼愛國思想,這些是完全沒有的。你知道在小學的時候,你教小學呢,早上、下午那些人唱聖經,我記得在五、六年級的時候我看到最多的就是聖經。就是我很by(贊同)的一件事,雖然我不是教徒,「非役於人乃役於人」或者「愛與寬恕」這些我是全部有這些概念出發的。

主持梁家永:你的思想成長的領域可能要找心理學家在分析啦!但是講到你在官校裡讀書,那在67年的時候很多機構都成立了鬥委會,包括一些官校,那你是不是某個,你那所官校的,可能未必叫鬥委會,可能那時一些叫戰鬥隊呀,當時67戰鬥隊的成員核心分子呢?

嘉賓石中英:這個肯定是的。當時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來說就是,其實很少香港學生,就好像我現在60歲的這種人呢,曾經在中學來講是迎接一個港督——戴麟趾,來我學校參觀。因為我們是一個官立中學,所以每天我是掛那個米字旗,和每間課室一定有英女皇的照片。我記得戴麟趾來的時候,我們就全部起立,就奏英國國歌,然後他就走上那個鋪滿英國國旗的主席檯上做一個speech(演講)。當時我是覺得一種身份的疑惑,就是我是英殖民地的公民,那我當然是英國人,就是 Little Britain(大英國小人物),所有人都告訴我,就是當時很多老師,就是中國文化,說事實上你們是炎黃的子孫。

主持梁家永:是身份矛盾。

嘉賓石中英:你的身份矛盾,一個身份的疑惑,我又是一個中國人,中國人裡的疑惑又是:「喂,你是喜歡中國大陸還是台灣啊?」在這個問題上,就是家庭的矛盾再加上學校身份的矛盾,是令自己是不想再理會這些事,但是不理又不行。

主持梁家永:這種身份疑惑不僅僅是你,香港很多中國人當年甚至今日都有類似的一個疑惑。

播放歌曲 完

作者:YOUNG'S MARKETING & PLANNING COMPANY

雋軒傳意工作室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